国产在线无码不卡av_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不卡_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天堂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丝袜成人运动_国产超碰保健护理私密处_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大全浪潮

直通屏山|福建|時評|大學城|臺海|娛樂|體育|國內|國際|專題|網事|福州|廈門|莆田|泉州|漳州|龍巖|寧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東南網 > 西岸時評> 民生巷議 > 正文

與災難競速,走出“魯?shù)槭讲恍摇?

2014-08-12 08:48:05?易艷剛?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  責任編輯:林錦   我來說兩句
分享到:

【每一次災難,都能讓我們更好地認清現(xiàn)實、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進而轉化為改變現(xiàn)實、解決問題的經驗?!?/p>

魯?shù)榈卣馂膮^(qū)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學開建,意味著魯?shù)榭拐鹁仍ぷ?,正式轉入重建家園的新階段。逝者已矣,生者堅強,被地震打亂的生活將逐漸回到正軌。有汶川、玉樹、蘆山等災后重建的經驗,有黨和政府堅強有力的支持,有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幫扶,在地震中痛失家園的魯?shù)槿耍龠^一段時間應該就能住進新房。

與以往所有地震一樣,災民的房子依然是公眾關注的焦點,同樣也是災后反思的落腳點。在這段時間的媒體報道中,我們已經無數(shù)次地看到魯?shù)榉孔拥拇嗳?,“絕大多數(shù)遇難者是被倒塌的房子壓死的”;我們也曾深刻感受到魯?shù)槿说呢毟F,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他們,即使拿到微薄補助也蓋不起需花費10余萬元的抗震房。

地方政府當然知道遍地的土坯房弱不禁震,也早在2008年就啟動了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,甚至還提出了“2020年農村民居基本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”的目標。然而,進展緩慢的農房改造工作仍沒有跑贏地震——官方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3年的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中,魯?shù)榭h的開工率僅為59.08%,在昭通11個縣中排倒數(shù)第二;竣工率方面,魯?shù)榭h僅有0.08%,排名倒數(shù)第一。

曾多次參與抗震救災的新華社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在去年蘆山7.0級地震中,很多農房在汶川地震后進行了加固處理,房倒屋塌的情況并不多;而在此次魯?shù)?.5級地震中,有的村莊震后基本看不到高于一米的建筑,傷亡因此比蘆山慘重數(shù)倍。試想,如果魯?shù)榈霓r房改造工作完成得更好,地震災難造成的損失可能會小很多。

念魯?shù)椋鞑俊T诘刭|災害多發(fā)、經濟基礎薄弱的西部地區(qū),還有很多地區(qū)都像魯?shù)橐粯?,有很多抗災能力極差的房子,有很多蓋不起抗震房只能自求多福的百姓。隨便一次地震、一場洪水或是一次泥石流,就會讓這些地方成為“下一個魯?shù)椤?。從這個視角來看,接下來我們該重建的不僅是魯?shù)椋钦麄€西部。

如果說抗震救災是與死神賽跑,那么,防患于未然就是與災難競速。從汶川、玉樹重建中吸取經驗,從魯?shù)榈卣鹬形〗逃?,補齊西部地區(qū)尤其災難多發(fā)地區(qū)的“欠賬”,消除潛在的地質災害隱患,落實中央部署的農房改造工作,讓老百姓都能盡快住上結實抗震的房子,從長期來看,是一項比直接扶貧更緊迫的任務。

在對危房進行改造加固的同時,也可以結合新型城鎮(zhèn)化建設,對部分確實不適宜居住的地區(qū)進行“災害移民”。歷次災后,都有一些地方因交通不便、地質環(huán)境復雜而成為“孤島”,即使災后原地重建新房,未來的生存、生活依舊堪憂。四川、甘肅等地的經驗是,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將部分民眾遷移出去,在更適宜居住的地方科學規(guī)劃新的聚居區(qū)。這種成熟的模式,值得地方借鑒。

當然,監(jiān)管介入、加強審計、賬目透明,也是前幾次災后重建的寶貴經驗。無論是推進農房改造工作,還是開展“災害移民”,只有未雨綢繆地做好監(jiān)督,防范偷工減料、擠占挪用資金等亂象,才能讓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。

“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,必將在民族的進步中獲得補償?!迸c災難作斗爭的過程,正是我們認識自然規(guī)律并不斷趨利避害的過程。每一次災難,都能讓我們更好地認清現(xiàn)實、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進而轉化為改變現(xiàn)實、解決問題的經驗。為避免魯?shù)榻袢赵庥龅牟恍冶黄渌貐^(qū)“復制”,為西部地區(qū)排險的工作已刻不容緩。

新華每日電訊 易艷剛
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
心情版
相關評論
今日熱詞
更多>>福建今日重點
更多>>國際國內熱點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網站地圖 | 網站公告 |
國新辦發(fā)函[2001]232號 閩ICP備案號(閩ICP備05022042號)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〔2019〕3630-217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